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掀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挑战人类智慧,创造出新的商业和服务。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力,希望踏上新革命的浪尖。
众所周知,旧的世界正在消逝,新的信息技术使整个世界高度互联。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束缚于地域战场,还包括了对未来技术的掌控能力以及如何使之盈利的能力,这些高智能机器人将从工厂生产、市场营销、客户关系到企业资源管理等为企业组织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一新的科技革命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呢?在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前,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制造领域
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Fanuc Corp,常年致力于研究尖端技术,以研发“能在工作使彼此对话的机器人”为目标。与机器人顶端企业Fanuc Corp相比,中国机器人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投入以期在工业4.0中踏上新革命的浪尖。机器人的高速发展将会带动与其配套的特别的柔性电缆中的一种----机器人电缆行业跟随其一起成长。
机器人为什么需要“对话”?举个例子,一条自动生产线上可能会有许多工业机器人,为了协同工作,他们就需要通过对话来认出彼此。例如在柔性电缆生产线上,一名工人和一只机器人同坐在控制室里就可以完成组装需要的各类操作。生产系统由一些具有社会性的机器协同运作,与“云端”平台自动连接,寻找能够解决不同问题的专家。专家则掌握着全套核心技术及虚拟工具。机器人自动整合所有信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性能。
Fanuc 的机器人可进行高速的程序运算。但目前它们还只能做程序内设定好的工作,而且让两个机器人一起完成一件事也比较困难。如果能设计出会自主学习并自己做判断的机器人,说不定甚至连设计机器人这件事,它们都可以自主完成了。而想要设计生产出这样的机器人,关键技术还是在于人工智能。

利用机器代替人力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制造业。
比如全球首家员工全部由机器人担任的酒店—— Henn-na Hotel 。该酒店采用了16 种,182个机器人来做迎接客人和打扫房间的工作,而经营人员只有寥寥数人。该酒店的宣传口号为“进化的承诺”。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科技界喜报频传。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列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年度突破”榜首,多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与此同时,中国高铁已成全球最大基础设施投资市场,营运里程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高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构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高铁技术体系,再次印证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尽管前三次工业革命也存在机器代替人力的现象,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则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力。AI 专家称道:
将来,人们工作的内容很可能发生改变。不管怎么说,中国都应该促进AI 应用于生产领域,大力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创造需要结合AI,IoT(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如机器人)这些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源于18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源于19 世纪店里的使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源于20 世纪后叶计算机的普及;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代表着工业发展的急剧加速。